top of page

時事評論

2024年6月3日

從垃圾徵費反思「民意基礎」

一項全港性的政策,尤其是涉及稅費事宜,沒有足夠的民意基礎,顯然沒有條件「硬推」。從這個角度看,政府的決定可謂是務實出發。然而值得深思的卻是,公共政策的制訂和決策,顯然不僅僅取決於社會固有的民意導向,否則僅憑民調就足以完成治理工作;相反,引導民意,凝聚共識,才是為複雜社會議題制訂政策時更為關鍵的工作。

回顧反思垃圾徵費政策的來龍去脈,最值得剖析其「失敗」之處到底出現在哪個環節——是政策的立意和方向本身就不合邏輯?或是具體執行機制的設計存在缺陷?還是政策的溝通和解說沒有成功?

2024年5月28日

政府公關應從本質出發——重新審視垃圾徵費的宣傳策略

垃圾徵費,一個旨在推動環保、減少廢物的政策,卻在公眾的質疑聲中步履蹣跚。垃圾徵費醞釀近20年,經歷四屆政府,臨門一腳,卻因公關策略的失誤,讓市民感到困惑與不滿。最終再次暫緩,真正落實遙遙無期。政策的推行不僅是法規的落地,更是民心的凝聚和價值觀的重塑。當前,政府在垃圾徵費的公關策略上,似乎偏離了政策的本質與目標,過於強調收費和執行的細節,而忽略了「為什麼徵費」的核心價值和情感訴求。此舉無疑錯失了激勵公眾、凝聚共識的黃金機會。

2024年5月18日

香港盛事經濟:如何轉流量為留量

國家出入境管理局宣佈,5月27日起包括山西太原、內蒙古呼和浩特等8個城市在內的全部內地省份和自治區的省會城市,以及四個直轄市,都將開放港澳自由行。香港旅發局的數據顯示,2024年首季度訪港旅客量同比激增1.5倍,達到1123萬人次。同時香港也迎來盛事浪潮,僅僅是上半年,超過80項大型盛事已經輪番上演,涵蓋文化藝術、體育、經濟、貿易、金融等諸多領域。盛事經濟成功的前提條件已經具備,同時我們也要看到,盛事經濟想要真正開花結果,仍需直面多重挑戰。

首先,遊客的需求日新月異,香港旅遊業結構相對單一,如何及時應變,提供更加多元化、個性化的旅遊產品和服務,是一大考驗。其次,粵港澳大灣區的蓬勃發展,意味著香港將與深圳、珠海、澳門等城市展開更為激烈的良性競爭。站在新的歷史節點,香港旅遊業亟需突破固有思維,以嶄新的視角審視自身優勢,如何把流量留住,把消費留住,把遊客留住,是盛事落地和成功的要點。

2024年5月9日

的士加價非良方 服務改革刻不容緩

近日,的士業界再次申請加價,預計市區的士(紅的)擬加2港元至落旗價29港元,新界的士(綠的)和大嶼山的士(藍的)則申請加至28港元。與的士價格同步上升的,還有的士服務投訴量,2023年全年的士投訴達11,096宗,按年激增52.8%,較疫情前還高出一成。其中,拒載和駕駛行為不當的投訴最為普遍,反映的士服務質素令人不滿。

面對如此劣況,的士業界卻認為透過加價和自我約束便可扭轉頹勢,這是不切實際的想法。畢竟,的士服務長年積弊,單憑業界自身難有突破性進展,僅靠加價就想解決存在的問題,是癡人說夢。的士作為城市脈絡中的重要運輸環節,其服務質量不僅影響著市民的日常生活,更是游客對這座城市印象的直接反映。筆者認為,討論的焦點不應僅限於價格調整,真正刻不容缓的,是如何根本性地改革和提升的士服務質量,這才是社會共識下亟待解決的課題,也是促進香港旅業復甦不可或缺的一環。政府應該超越加價的狹隘視野,將目光投向更廣泛而深遠的改革領域。

2024年5月6日

最低工資與時俱進 多管齊下保障基層青年

近日政府宣布接納最低工資委員會有關法定最低工資檢討機制的建議,未來的最低工資將採用「一年一檢」的模式,並引入了一個綜合考慮通脹和經濟增長的計算公式。這一改變,無疑是對過去檢討週期的優化,體現了政策制定者對於勞動市場靈活性和基層員工收入保障的雙重關注。總體而言,「一年一檢」及優化計算公式納入經濟發展因素,相比之前的方案有進步,但也仍然有調整空間。

2024年4月25日

東南亞民意風向標:中國聲望攀升,香港大有可為

根據新加坡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院(ISEAS-Yusof Ishak Institute)最新發佈的《東南亞態勢報告:2024》,中國在東南亞的影響力近年來持續上升,甚至超越美國,成為區域內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和政治與戰略力量。報告顯示,59.5%的受訪者認為中國是該地區最具影響力的經濟體,遠超美國的14.3%。在政治影響力方面,中國以43.9%的支持率位居榜首,美國則從去年的31.9%下滑至25.8%。尤其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如馬來西亞、印尼、老撾等,對華態度轉變最為突出。

2024年4月11日

的士加價:司機、乘客與社會的三難困局

運輸及物流局近日提交的士業加價申請文件再次引發社會熱議。業界要求的加幅不菲,紅的加價5元,綠的加價4.5元,兩者跳表加2毫,大嶼山的士加價6元。除此之外,業界還申請縮短跳表等時,上調行李費。面對業界的加價訴求,我們似乎陷入了司機利益、乘客負擔、投資回報和社會效益的多方博弈。如何在這個糾結的困局中尋求共贏,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道難題。單純的加價真的能從根本上改善司機處境嗎?恐怕未必。

2024年3月23日

張欣宇:借定唔借 為何而借

財政赤字的出現亦僅僅體現政府當期現金流管理的狀況,絕不代表發生我們一般人所理解的「資不抵債」。事實上,香港仍然擁有十分穩健的資產負債表,政府所持有的資產遠超負債。赤字的出現以及債務的使用和擴張,並不意味着一個經濟體陷入「困境」,反而當債務使用得當,可以是刺激經濟發展的重要積極因素。

2024年2月28日

張欣宇|夏寶龍主任訪港為何首先考察機場?看香港國際航空樞紐的再迭代

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今日圓滿結束為期7日的香港考察調研。夏主任此次香港行程的第一站便考察香港國際機場最新發展,足以顯見在國家戰略層面對香港航空事業發展的高度重視。

2024年2月1日

《基本法》第23條立法:履行責任,以治保興

國家是由人民、領土、主權、政權等基本要素組成的政治共同體,這些基本要素的完整和安全,構成了一個國家乃至所有國民生存與發展的基本前提。所以實在很難想像,例如針對叛國、叛亂、竊取國家機密、境外干預等行為的這類罪行,竟然在一個主權國家內部,多年來沒有進行立法、沒有填補空白、也沒有設立防範。即使不提高大上的法律用語「憲制責任」,從常識來講,都沒有任何理由再繼續任由這一關鍵缺失在香港持續下去。因此,香港新方向全力支持特區政府在2024年1月30日正式啟動《基本法》第23條本地立法程序。

2024年1月15日

張欣宇|功在平時——由國泰取消航班反思「最低消費」管理邏輯

國泰自新年假期起,連續取消航班,引起社會各界包括政府高層的關注。本輪航班取消潮源自國泰機師大面積病假,最近是各類病菌感染高發期固然不假,但為何各行各業中唯獨國泰所面對情況尤其嚴重?

2024年1月8日

張欣宇|讓討論回歸事實——關於荔枝角收押所重建項目

荔枝角收押所重建項目去年11月在立法會工務小組審議時,一度引起社會軒然大波。一些聲音對保安局這項預期耗資超過50億元的工程提出極為嚴厲的質疑。面對項目所引起的爭議,保安局及懲教署很快安排立法會議員前往荔枝角收押所進行深度的實地考察,逐個設施介紹現有處所的實際情況及相關運作。荔枝角收押所的項目撥款申請將在周五(1月12日)重返立法會,申請財委會的最後批准。作為立法會議員,針對引起爭議的公共開支項目,自然有責任將實地考察的所見所想和社會大眾分享,以供參考和監督。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