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理念
有為管治,民主參與 – 政治
民眾爲先,平權進步 – 民生
科技興城,繁榮可續 – 未來
房策更新 居住正義
爲低收入的家庭盡快提供優質的租住房屋,使居住環境欠佳的家庭持續减少
過渡房屋加碼
建立青年過渡房屋社區
成立公營房屋進度信息平台
嚴格管控公屋富戶
興建青年人才宿舍
徹底分割公營和私人市場
制定長遠公私營市場分配規劃,目標實現6-7成家庭居于公營房屋市場
鞏固現有公營房屋的存量,收緊公屋和居屋流入私人市場,遏制脫離居住用途的炒賣公營房屋的行爲
增大公營房屋供應
提高土地改劃效率,改革市區重建模式
收回高爾夫球場,統籌發展新界棕地、農地
開啓丁權發展檢討
整体城市規劃,宜居活力
房屋規劃,産業規劃,交通規劃全面考慮,減少職居分離,配套支持核心科學産業發展
科技創新是城市未來的基石
振興本地現代工業(高端製造,深科技,基礎科學),驅動香港第三次經濟轉型
積極規劃未來,制定整體產業政策
塑造產學研生態環境,建設科創產業鏈
重拾香港製造,發展先進製造業,促進香港再工業化
支持本地創業,營造創業文化
吸引和匯聚全球人才,建設灣區人才中心入口
引入國家級/世界級科研機構、實驗室以及科學人才
推動科學為核心的高等教育,打造國際一流科研大學
為不同層次的人才提供相應配套支持政策
鼓勵本地消費,創造新就業機會
支持本地中小企發展,培養更多香港品牌
投資和強化本地醫療及養老服務,創造優質就業機會
責任共擔 公義可續 尊嚴公平
政府、企業、個人責任共擔,建立全民保障
取消對沖機制,改革現有強積金和退休保障體系
長者老有所依
推進落地銀髮照顧,長者醫療以及社區支持
就業勞工
設立失業救濟援助
設立育兒津貼,提供托兒照料服務
鼓勵更多社會企業幫助弱勢群體就業
扶貧脫貧
檢討現金扶貧計畫
由補救式轉為積極救助式,強調幫助基層人士的資產累積和工作技能建設
幫助在職貧窮家庭
投資和強化本地醫療及養老服務,創造優質就業機會
教育公平革新 人才不問出身
打破教育資源世襲壟斷
提高教師待遇,加强公立教育資源
改革公立學位分配機制
開放境外及內地團體來港辦學,豐富私立教育選擇
關注補習社亂象
提供低息或無息貸款和留才補助
完善的生育政策要和托育,育兒政策共同研究,包括生育津貼
改善數位(貧窮學生)落差,弭平發展差距。
發展未來教育
STEM教育爲本,迎接科技新時代
加强人文審美教育,全人發展
與社會接軌,培育責任感
平權進步 優質生活
平權進步
同族歧視立法
關愛特殊群體
推進性別平等
打造動物友好城市
智慧城市
公共數據開源共享
無紙化政府服務
韌性城市,關愛社區管理
環保綠色
建立本地碳交易平台,發展亞洲綠色金融中心
强制垃圾分類,建立垃圾再利用
設立本地减排目標,公民參與
文化保育
打造文化金融中心,藝術交易中心
保護本地文化遺産,鼓勵本地市集,重拾屋邨鄰里記憶
打造粵語圈文化盛事
醫療健康
加强預防性醫療,提升全民身體素質
設立公立醫院輪候目標時間,大幅增加資源
完善多級醫保計劃,善用私家醫院資源,有效分流
完善社區基層醫療體系
有為管治 民主參與
設立政策落實KPI
細化、公開、透明各項公共政策承諾的落實情況,打造「透明政府」、「執行力政府」
倡導「真問責,共承擔」的政治新風氣
檢討政府架構,建立基於尊重專業和科學決策原則的主要政務官員責任制
提升基層治理,試點「參與式預算」
參政議政團體重建官民溝通的橋梁,監督行政機構有效施政,為整個社會的行穩至遠共同負責
鞏固基礎,集聚共識,探索政改
以家國情懷和國民身份認同為根基,探索政改路徑,最終落實一個符合基本法、並利於香港發展的民主政治制度,包括循序漸進地落實基本法規定的行政長官及立法會普選,並最終平穩銜接2047後的社會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