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建言
不謂成功爭取,只願攜手同行:香港新方向歡迎2022年施政報告
2022-10-28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2022年施政報告中羅列了七大方向的政策,與香港新方向早前向政府遞交的《施政報告建議書》有深度的契合。根據統計,《施政報告》中與我們建議重合的項目多達45項。對此,我們深感欣喜,並期待未來繼續與政府及廣大市民攜手同行,為建設更好的香港貢獻力量。
GARY識條鐵|響必應之於同聲:消息指施政報告將興建第三條南北跨區鐵路
2022-10-17
有消息指出,今年施政報告將大力發展交通運輸網絡,提出興建三條鐵路,當中包括連結元朗地區至九龍塘一帶的跨區鐵路。
香港新方向執委、立法會A4聯盟張欣宇工程師議員對此表示歡迎。早於2021年參選期間,張欣宇已在政綱中重點提出,本港有迫切需要多一條南北跨區鐵路以舒緩東鐵線及屯馬線現時幾近飽和的壓力,並具體建議將北環線向南延伸。
免費了!我再也不用擔心媽媽在香港得了新冠不敢住院
2022-10-15
在香港逗留的廣大非本地居民們,還在為高昂的住院費用提心弔膽,生怕何時中招新冠嗎?不用怕,不用慌,因為——非本地居民新冠治療免費啦!
感謝政府悄悄給了我們一個驚喜。香港新方向一直在關注此事,從香港新方向執委張欣宇今年上任立法會議員開始,就着力於推進豁免非符合資格人士的新冠治療收費。
明報專稿|張欣宇:「還利於民」是調整隧道收費的最佳起點
2022-10-14
經過25年私人營運,西隧終於將在明年8月交回政府。近日坊間傳出政府的擬收費方案,包括在繁忙時間將紅隧和東隧的私家車收費分別加至40及45元,西隧則略為減價到65至70元;政府同時會引入「不同時段不同收費」機制,在非繁忙時段提供較優惠收費。方案一經流出,在坊間引起不少迴響。
GARY識條鐵|善用北環線興建契機 化解屯馬線逼爆危機
2022-10-06
張欣宇感謝政府採納建議,統一來港易、回港易計劃並取消限額的國慶假期後第一個工作日(10月3日)早上繁忙時間,屯馬線出現故障,鑽石山至第一城段需要停駛,但遠在新界西北的天水圍和元朗居民出行亦大受影響,多個車站擠逼人山人海,連進站都十分困難。全因屯馬線目前是全港最長的鐵路,連繫新界東、九龍和新界西區,是全港重要的交通命脈之一,牽一髮而動全身。但又有多少人知道,這條交通命脈,在可見的將來就會出現嚴重的運力危機!安排,把措施的地域通用性一致處理,即是不再限於廣東省,而是適用於全國,變相可以便利所有來自內地各省的居民和旅客都以同一標準看待。
來/回港易二合一!今宵皆忙搶機票,唯他深藏功與名
2022-09-23
張欣宇感謝政府採納建議,統一來港易、回港易計劃並取消限額的安排,把措施的地域通用性一致處理,即是不再限於廣東省,而是適用於全國,變相可以便利所有來自內地各省的居民和旅客都以同一標準看待。
A4聯盟回應政府協助港生北上求學措施
2022-08-24
張欣宇表示,希望政府能夠給予多點時間讓家長和學生準備核酸檢測報告。同時,九月也有不少內地學生將會來港就學和交流,局方和業界應該準備好相關的隔離設施、酒店和旅館等,也可以優化來港易和回港易,把適用範圍統一,惠及相關人士。
抢不到票回内地开学?立法会议员联署为学子争取特别通行
2022-08-20
立法會A4 成員楊永傑近日接獲不少前往內地求學或交流的港人學生求助,大多表示在八月需要返回內地隔離,並準備好九月開課。但是礙於無法預約健康驛站,同時前往內地的機票幾乎被搶購一空,不少學生擔心沒有辦法及時返回內地,影響學習進度,甚至錯失前往內地高等學府交流的機會。
早前楊永傑、梁文廣、張欣宇和林素蔚持續向特區政府及內地政府反映及爭取,希望能為港人學生安排特別通行名額前往廣東,特區政府也在積極考慮安排包機讓同學們前往其他內地城市。
立法会议员联署建议政府全面统一“来港易”及“回港易”安排
2022-08-17
昨日,立法會A4成員張欣宇、楊永傑、林素蔚、梁文廣,聯同譚岳衡議員發出聯署,建議政府儘快全面統一「來港易」及「回港易」安排,將所有來自內地的居民/旅客入境隔離措施調整為同一標準,為親友探訪及商業往來創造便利條件。
【明報】張欣宇:政府審批程序冗長 極有必要拆牆鬆綁
2022-08-12
今年1月,筆者當選立法會議員不久,就遇上一件「怪事」:一名小學校長向筆者求助,表示原定在學校附近港鐵站社區畫廊展出的學生畫作,突然收到港鐵通知,臨時被取消,且未能估計何時恢復。教師和小朋友們收到這個消息,都十分失望。
香港新方向|什麼樣的結果才真正回應市民所求?
2022-07-20
上星期立法會財務委員會通過了對職業訓練局(職訓局)九龍東(茶果嶺)新校舍發展計劃撥款4.593億元,未來將會在觀塘優質海濱地段上,興建佔地42,000 平方米的新校舍。由於該計劃在原則,設計和技術上都存在重大的缺陷,因此在席議員中,包括張欣宇工程師在內的四位立法會議員投下反對票,另外也有五位議員投下棄權票。
投票結果已定,但是作為專業人士的我們仍然追問,這樣一份由跨部門準備,但是質量欠佳的發展計劃是怎樣拼湊出來的,背後又折射出哪些公共決策的問題。
香港創科發展何去何從?
2022-07-11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回歸 25 週年的一系列活動和參觀中,其中一站選擇科學園,戰略意義可見一斑,這也顯示出國家對於特區發展創科,創造就業的期盼,未來創新科技及工業局的角色可謂至關重要。
過去幾年,特區政府在創科的投入增長顯著,高達 1,500億元,創新科技基金在 2020至2021年就提供了 48 億元的資助額,而本地研發的總開支也翻了幾倍,科研人員數目也高達三萬多人。但是,近年即使有這樣規模的資金投入和人才改善,創科業在香港經濟結構中的佔比仍未產生重大的改變。
解決交通擠塞 需全方位運輸研究及電子道路收費
2022-06-27
政府將於明年八月收回西隧專營權,計劃其後徵收三隧「擠塞徵費」,紓緩過海隧道擠塞。按照運房局6月17日向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提交文件顯示,當局打算實施的擠塞徵費有三大原則,包括平衡收費水平、不同時段不同收費、以私家車為對象收擠塞徵費。局方認為,如果三隧收費水平相若,甚至統一,可鼓勵駕駛人士在適合的情況下使用西隧,節省額外行車時間,使整體道路網絡使用效率提高。
穩步取消強積金對沖 退休制度改革不止步
2022-06-07
取消強積金對沖安排,只是完善退休保障制度漫漫征程的一小步,但這一步必須走穩走好。過去在推行強積金的整個過程中,充滿著退讓和妥協,而今日的香港政府必須有更多承擔,不應再事事妥協退縮、向資本傾斜,而應以民為本,在政策制定時以整體香港市民福祉為考慮。商界也不能只考慮自身的短期利益,更應該為香港的長遠利益負上相應的社會責任。
在平均壽命的提高和人口老齡化的新挑戰下,香港仍需進一步完善和改革現有的強積金和退休保障體系,由政府、企業和個人共同擔責,讓問題不再留給下一代,讓香港老有所養,也讓年輕人看到未來的希望。
給行政長官當選人的信——讓我們慶幸留下來
2022-05-12
香港——這個曾經讓人神往的名字,卻在這些年歷盡風雨滄桑。有的人打包行囊遠走高飛,而更多的人躊躇不已,對未來的路滿心疑慮。作為一群留下來的人,我們從未想過捨棄這個家。但不得不承認,我們也曾對未來懷有一絲疑慮。畢竟,香港已經蹉跎了太久,久到讓人記不太清她過往的輝煌。
香港,曾經是一個時代的驕傲。從七十年代的經濟起飛百業興旺,到八、九十年代風靡全球華人社群的香港流行文化,在這片小小的土地裡,蘊含了旺盛的生命力。經典香港流行音樂和港產電影是她魅力的縮影,既有繁華都市的閃耀霓虹,又有市井生活的煙火氣息,既有兒女情長又有英雄豪氣。這座中西薈萃、古今交融的城市,有種獨立灑脫而不失浪漫的力量。與此同時,香港人敬業樂業、努力拼搏和樂觀向上的精神,白手興家的創業奇跡,在多年以後依然是一代人對這座城、這個家的共同回憶。
香港新方向|讓青年重燃希望、重拾願景
2022-05-05
我們懷念黃金時期的香港文化,不僅是想念那個充滿經典的時代,更是想念那個敬業、務實、拼搏向上的年代。對於香港的青年人來說,黃金時代不在背後,乃在面前。「人生不免崎嶇,難以絕無掛慮,既是同舟,在獅子山下且共濟,拋棄區分求共對。」
雖然社會面臨種種問題,但是作為未來的主人,青年人註定要為這個城市書寫下屬於明日的經典。如何為青年人創造發展的空間,需要政府、社會和每一個人的共同努力。
香港新方向|土地發展要讓香港市民活得有尊嚴
2022-04-30
香港本不缺土地。根據統計,光是新界就有2600公頃荒廢農地有待利用。香港土地問題的癥結,在於複雜漫長的規劃程序、各自為政的政府部門和缺乏徹底解決問題的決心。只有建立新的土地發展統籌機制,改革現有土地房屋發展制度和流程,以最有效率和魄力的方式儘快建立足夠的公共土地儲備,讓土地發展主導權重新回歸到政府手中,方能實現廣大民眾的居住正義。
城際直通車或停運 張欣宇放工搭東鐵:要買新車提升運載力
2022-04-28
香港新方向立法會新界北議員、曾在港鐵任職的張欣宇,周二(26日)下班搭東鐵回家,視察交通情況。他表示,東鐵需要購買更多新車提升運力。
香港新方向|政府管治大改革
2022-04-27
民心思變,民心求治。在千頭萬緒的工作中,我們認為下一任特首應把推動管治改革、提升治理水平放在首要位置。只有充分認識到政府管治中存在的問題,大刀闊斧、深度改革,才能讓所有香港市民、尤其是年輕人,看到香港發展的方向,看到未來的希望。
香港新方向|優質出行可以三贏
2022-04-20
優質出行,是優質民生的重要一環。一個「有為政府」應當充分理解市民的需求,並以民生為重,積極求變。但政府一直以來,顯然不願真正觸及改革政策方面的落後方面,綁手綁腳,甚至將屬經濟民生的治理問題,「推卸」給司法機構去處理,仿佛提高了罰則,就可以假裝看到不到網約車市場繼續存在的事實。結果令香港在網約車上的發展,遠遠落後於世界各大城市和內地,同時亦加劇了不同持份者之間的矛盾。
香港新方向關於香港當前疫情防控的六項建議
2022-03-01
本港疫情大爆發,2月27日報告新增26,026宗確診,過去24小時,已經有83名病人離世,年齡由19歲至100歲。
疫情不只是一串數字,它是鮮活的生命,他們是父母、子女、家人和朋友。如果把數字還原為具體的個人,那麼每一個死去的人都是不可替代的。
抗疫究竟是否已陷入絕境?究竟還有什麼辦法,能儘量控制疫情繼續惡化?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有以下建議:
疫情 | 香港疫情數據模型:令人擔憂的死亡人數預測
2022-02-28
如果我們不能接受未來兩個月內數以千計的香港人失去生命,那麼應該採取更嚴厲的社交隔離措施,降低感染總人數,將會是唯一的選擇。
「生命至上」是應有之義 南大門不能失守
2022-02-17
隨著香港疫情持續惡化,確診數字從單日幾百迅速擴大到幾千,累計已破萬,還有更多且大量未曾檢測的隱形患者在社區流動,愈來愈多不願見到的悲劇也開始發生:
2月12日,一位4歲確診男童送院不治;
2月15日,一位3歲確診兒童不幸離開;
體弱或有長期病患的長者,陸續傳出不幸離世的消息。
怎麼辦,難道只能囿於現狀嗎?
疫情|躺平不是出路 積極防疫方能自救
2022-02-11
社會各界人士在過去幾星期也不停提出不少有助清零的建議。政府一直不積極反應及採用。直到現時確診過千宗這些建議是否已不適用?我們以及不少醫學專家都認為時至今日如政府不立刻採取壓抑疫情措施,不盡力找確診個案進行隔離,以香港現時的疫苗接種率,允其最高危群組的長者疫苗接種率,直至接種率提升到合理水平之前,香港的醫療系統將面臨重大崩潰危機。
香港不應該向疫情投降
2022-02-10
立法會新界北議員、香港新方向執委張欣宇並不認同這種「躺平」的主張,因為其本質就是「投降主義」,根本無助解決問題。他建議當局考慮採取「封城」級別的限制措施以減慢病毒傳播速度,並且儘快進行強制性「全民檢測」,同時實現「安心出行」的實名化和追蹤化以加強「疫苗通行證」的效能,而這三大手段缺一不可。
疫情|香港新方向倡強制全民檢測 稱可不必禁足
2022-02-05
香港新方向表示,科學界普遍認為Omicron傳染力極高,重症及死亡率亦高於流感。該黨指香港生活環境高度密集,老齡化的人口結構 ,重症醫療資源相對不足,以及疫苗注射率不高,因此香港現時並不具備與病毒共存的條件。
減排低碳,香港責任須共擔|FT中文網專稿
2021-10-19
視速度和效率為經濟第一要義的香港,在綠色低碳的行動上,卻似乎步履蹣跚,港府必須讓全社會意識到這一代的責任和承擔。
施政報告有不同,落實需要KPI|FT中文網專稿
2021-10-11
香港新方向一貫倡議以KPI的方式將實現真問責,方能真正建立起「透明政府」和「執行力政府」,也才能真正促成有為管治和民主參與監督。
2021-09-30
香港新方向提出土地政策建議:由政府動用約3000億港元財政儲備,購買或回收新界約2600公頃荒廢農地作為公共土地儲備,解決香港長遠居住和產業發展升級問題。
樓宇復修「升級版」:產業轉型新機遇
2021-08-12
【背景】《巴黎協定》已於2016年11月4日生效,並適用於香港。有鑒及此,政府已在2017年1月推出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30+,目標在2030年前將碳強度由2005年的水平降低65%至70%。政府與商界主要持份者近年來在「4T」 (訂立目標、制定時間表、開放透明及共同參與)框架下合作,可見的成果主要在商業和政府樓宇的節能改造、以及新落成的住宅中綠色建築比率有顯著提升。
倡議香港免費轉播2021全運會-更快、更高、更强、更團結
2021-08-08
東京奧運已經落幕,本港三間免費電視台,TVB、ViuTV、香港開電視,以及兩間收費電視台有線電視、Now TV,以全程直播的方式讓我們共享這體育盛事。這場在疫情之下舉辦的奧運會,相信已給全世界人民留下深刻印象,而香港隊的拼搏精神和驕人戰績也在奧運歷史上留下屬於自己的勳章。
防內地如賊,放海外如篩,香港怎能如此抗疫
2021-08-05
Delta及其他變種病毒肆虐全球,不僅在歐亞非各洲各國以每日數十萬計的感染速度蔓延,連一向應對疫情反撲最為嚴格和高效的內地,在部分省份也出現了病毒擴散之勢,未能像以往一般,短時間內便實現清零。變種病毒威力不可小覷!
重築世界人才高地 找回香港志氣|香港經濟日報專稿
2021-06-16
香港向來備受全球人才青睞,通過多年來不斷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人才,收穫了大量的知識、經驗、機會以及財富;而本地人才與全球人才的互動之中,亦擴闊了國際視野,進一步提升本地競爭力,從而形成對本港社會發展有莫大裨益的良性循環。背靠內地廣闊市場,又擁有自由、開放、多元和法治的社會制度,以及尊重個人、恪守專業的城市精神,正是在「一國兩制」之下,香港能夠保持這種良性循環的制度優勢。
在經歷了社會動盪和新冠疫情的雙重衝擊,許多人對香港的前景迷茫,憂心忡忡。香港新方向則認為,只要香港自強自立,繼續發揮優勢,補足短板,仍然可以成為世界人才高地,找回香港志氣。
新冠肺炎|艱難清零,又人為製造新防疫漏洞?——三問特區政府|FT中文網專稿
2021-05-31
在本地接種率遠遠未達到免疫屏障的大環境下,港府對上市公司及金融機構高管做出大幅檢疫放寬,實在令人詫异。
海外旅遊遙遙無期 還要獎勵公務員出遊?
2021-04-25
政府今年度《財政預算案》預留近2.46億元,獎勵逾4500名公務員及各自1名同行親友去旅行,2人同行最多獲資助近5.5萬元,可於疫情緩和後出發,獎金報銷限期延至明年3月底。
該計劃本是公務員慣常的獎勵制度之一,也并非一個「普惠」的政策,而是相當于「花紅」性質的獎勵,旨在獎勵過去兩年內表現突出的員工。獎勵比例并不算高,約爲1:40。但是,在此時此地此刻,香港仍處於抗疫的艱難階段、疫苗遠未普及、社會經濟短期內見不到復蘇的迹象,與此同時,海外旅遊遙遙無期,本地旅遊業更是深陷寒冬。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該政策的實際效果和實施方式都值得商榷。
新冠肺炎|病毒無分你我 防疫豈分證件?
2021-03-27
新方向HK完全認同,香港政府作為一個地方政府,在社會資源和財政支出的分配上應當優先照顧本地居民。因此,新方向HK呼籲港府,為所有持有探親簽證而目前居留在香港的港人直系親屬提供接種機會,並由其自行支付合理費用。新方向HK願意爲此提供一切援助。我們希望通過如此的自費安排,既能為此刻所有共同生活在香港的人群提供保障和防護,最終讓社會盡快實現疫情清零和經濟重啟,同時也最大程度避免政治爭拗。
關於香港政制改革的看法和期望
2021-03-18
3月17日,香港新方向受邀參加中央政府在港舉行的座談會,有機會分享關於香港管治和未來發展的看法和期待。
香港新方向倡導良性競爭,有為管治,也相信中央對絕大部分港人仍抱有充分的信任,而這種信任正是「一國兩制」的前提,更是香港未來政治改革的基礎。香港亦將會循序漸進地實現符合基本法並有利於港人長遠福祉的民主選舉制度,最終實現良好管治和持續繁榮。
新冠肺炎|疫苗普及接種雖刻不容緩,單憑接種記錄通關卻絕不可行
2021-02-23
牛年伊始,香港在新冠疫苗接種上取得關鍵進展,首批100萬劑的科興疫苗已經抵港,而100萬劑的BioNTech疫苗也將於數日内抵達。面對即將展開的疫苗接種,坊間出現了許多截然不同的聲音和意見。有人質疑個別款疫苗功效,有人則以私隱和政治陰謀為由拒打疫苗,也有人視疫苗為解決香港疫情的靈丹妙藥,最近更有政治團體提出,要求中央接受已接種疫苗的香港市民獲得免隔離通關往返内地。
封區檢測|港府抗疫漸尋正軌 眾志成城終能突破
2021-02-03
農曆牛年新年即將來到,新冠疫情肆虐香港也已經足足一年。回望抗疫成績,香港的表現在內地、港澳、台灣之中,最為遜色。港府的抗疫政策,從初期企圖「控制疫情在低水平並重啟經濟」的幻想破滅,到近期的「口號式清零」,總是無法完全控制疫情。眼睜睜看着一水之隔的深圳和澳門紛紛在大半年前已經徹底恢復社會經濟活動,加劇了許多仍在疫情中苦苦維持生計的市民心中苦悶。
直至最近,新措施的推出,尤其是「封區速測」,終於令人看到了打破本地疫情僵局的正面希望。
「國際政治鬥爭」下的香港法治——由DAVID PERRY被迫辭任說起
2021-01-24
【新聞背景:2021年1月12日,高等法院首席法官批准英國御用大律師David Perry代表律政司出任檢控官,而檢控案件則是黎智英、李柱銘等共9人涉嫌於2019年8月18日組織及參與未經批准集結。案件將於2021年2月開庭。在2021年1月20日,也就是上述新聞發出的8日后,律政司發出聲明轉述Perry鑒於來自英國社會的壓力和批評,決定不再擔任該案的檢控官。】
「以民為本」是檢驗「愛國愛港」的根本標準
2020-12-23
1984年,鄧小平在會見鐘士元帶領的香港工商界訪京團時,對1997年香港回歸後的憲制設計,提出了原則性的論述。其中, 「一國兩制,港人治港」八個字精要地提煉了整個憲制的基礎。而關於「港人治港」,鄧公則明確提出了治港者要以「愛國」為前提。從此,「愛國愛港」成為了一個令人耳熟能詳的治港者的通俗標準。
人大DQ|立法會新局——江湖從此無泛民?
2020-11-17
新方向HK早已研判,自去年反修例社運至今,傳統泛民的政治生命已告終結,目前仍在台前幕後活躍的人物,僅僅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罷了。不過,即便如此,當時也無人能想到泛民的正式落幕,會在如此短的時間出現,更無從預測其具體的方式和路徑會是如此。傳統泛民由曾經當仁不讓的「大台」,逐漸走向「進退失據」,至今更是徹底從管治體系中「邊緣化」,可以說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也是香港特區成立二十三年來,始終未能形成一套良好、高效、有為的政治生態的一個縮影。
新冠肺炎|望家庭團圓不再望梅止渴——解讀內地回港免檢疫政策
2020-10-28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10月27日)會見傳媒時表示,政府下月會讓内地港人免除14天檢疫回港。
自2月8日起,所有内地入境香港人士實施14天的强制隔離,至今已九個月。這期間數以百萬計有跨境需要的家庭、個人,確實已對港府在恢復通關政策上「研究研究再研究,延期延期再延期」的風格感異常疲倦。這直接導致即使在特首發言後,許多朋友仍然是抱着將信將疑的態度, 更不敢依此計劃接下來的行程安排。
新方向HK仔細研究特首發言原文,並比對政府新聞網的用字,基本認為這項措施確實會在十一月初便開始落實。
新冠肺炎|「明年見」還是「快點見」? 理性解讀599C最新關口政策
2020-10-02
9月29日港府刊憲修訂了《若干到港人士強制檢疫規例》(下稱599C),一時引發議論紛紛。一些解讀的焦點全部放在了599C有效期將延至2020年12月31日,並由此產生了絡繹不絕、群情激昂的「粵港澳,明年再見」。但仔細回看港府公告原文的內容和背景,卻不難發現此次刊憲非但不等於「明年見」,甚至還包括了一個不失為跨越性的進步,讓粵港澳之間恢復有序通關,在法理上更靠近了一步。
新冠肺炎|防輸入仍存巨大漏洞 港府須及時檢視高危地區
2020-09-24
香港在7月初進入第三輪疫情爆發,全社會均在此輪疫情的襲擊下付出了慘痛代價。所幸第三輪爆發至今終於接近尾聲,平心而論,也確實可見香港特區政府在這次教訓中有所總結經驗,先後推出了一系列措施,包括香港版方艙醫院(亞博社區治療設施及臨時醫院);制定高風險地區清單及相應地加強控制措施;並推出「普及社區檢測計畫」,在原有的檢測渠道外,額外令近180萬香港居民得以接受免費的自願檢測,找出和截斷了多條隱形傳染鏈條。客觀來說,港府的種種措施,大大縮短了第三輪疫情持續時間。
新冠肺炎|為什麼香港必須力爭「清零」?
2020-08-10
香港新冠肺炎疫情從7月初進入第三輪爆發以來已過去一個月,每日確診人數仍維持在近百人,確診總人數已突破4,000大關。香港特區政府從7月9日至8月初先後5次收緊防疫措施。然而,嚴厲的社交隔離措施雖有必要,但顯然不可長期持續。即使第三輪爆發可以如香港研究機構所預測的那般,在8月底逐步受控,但無論是民眾心理,還是社會經濟,均已經無法再承受類似規模的新一輪疫情衝擊。
新方向HK認為,港府必須放棄過去以「控制疫情在低水平」作為目標的抗疫策略,明確以「清零」作為抗疫目標,才是對香港整體最有利、最正確的選擇。
新冠肺炎|「疫情來自獲豁免人士?」—他們沒告訴你的是…
2020-07-30
近日,香港理工大學公佈了一項重要研究,通過病毒基因排序,基本確認了本港第三波疫情的源頭:其中兩條最嚴重傳播鏈的分別來自菲律賓輸入及哈薩克輸入。一時間,各種輿論,甚至包括港府和專家,都紛紛表達「本次疫情爆發源頭來自豁免群體輸入」。這個說法,雖然正確,但絕不準確,放在香港的語境,甚至充滿誤導性。
新冠肺炎|抗疫政治化害港 政府需要實事求是
2020-07-15
香港疫情從七月初開始急轉直下,甚至可以說瀕臨失控。短短的一個星期內已經新增284宗,當中本地案例多達223宗,無法追溯源頭的本地感染更是超過81宗。 此時此刻,我們必須實事求是地討論和認識兩個關鍵問題:其一,如何切斷本地目前的傳染鏈條,解燃眉之急;其二,如何阻截海外輸入,為社會恢復正常運轉奠定基礎。
新冠肺炎|疫情第三波 卸膊內地毫無根據 嚴守海外方可救港
2020-07-08
香港疫情再度亮起紅燈,昨日(7月7日)新增14宗確診,其中9宗本地案例,5宗不明源頭,遍布香港多區,涉及學校、餐廳、養老院等多個高危的場所。我們熟悉的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昨午也在記者會上直言,社區有隱形患者,有傳播鏈,有大爆發的可能。